化學名稱:N-(磷酸甲基)甘氨酸
分子式:C3H8NO5P
分子量:169
CAS 登錄號:1071-83-6
理化性質
原藥形態:無色晶體。熔點:189.5-1.5 °C。沸點:>200 °C。分解峰面積:>1.5%。 1.31 × 10-2 mPa (25 °C) KOW logP <-3.2 (pH 2-5, 20 °C),亨利系數 <2.1 × 10-7 Pa m3 mol-1 S.g./密度 1.705 (20 °C) 溶解度 水溶性 10.5 g/l (pH 1.9, 20 °C)。不溶于普通有機溶劑,如丙酮、乙醇和二甲苯。堿金屬鹽和胺鹽易溶于水。 穩定性 草甘膦及其所有鹽類均不揮發,不會光化學降解,在空氣中穩定。草甘膦在pH 3、6和9(5-35 °C)下水解穩定。 pKa 2.34 (20 ℃), 5.73 (20 ℃), 10.2 (25 ℃) 閃點不易燃
毒性
草甘膦屬低毒除草劑,原粉大鼠急性經口LD50為4300毫克/公斤,兔急性經皮LD50>5000毫克/公斤。對兔眼睛和皮膚有輕度刺激作用,對豚鼠皮膚無過敏和刺激作用。草甘膦在動物體內不蓄積。在試驗條件下對動物未見致畸、致突變、致癌作用。對魚和水生生物毒性較低;對蜜蜂和鳥類無毒害;對天敵及有益生物較安全。純品為白色固體,在水中的溶解度為1.2%(25攝氏度時)。對人畜毒性低。大鼠急性口服LD50為4320毫克/公斤,家兔經皮LD50>7940毫克/公斤。對魚低毒。
作用特點
草甘膦為內吸傳導型慢性廣譜滅生性除草劑,主要抑制物體內烯醇丙酮基莽草素磷酸合成酶,從而抑制莽草素向苯丙氨酸、酷氨酸及色氨酸的轉化,使蛋白質的合成受到干擾導致植物死亡。草甘膦是通過莖葉吸收后傳導到植物各部位的,可防除單子葉和雙子葉、一年生和多年生、草本和灌木等40多科的植物。草甘膦入土后很快與鐵、鋁等金屬離子結合而失去活性,對土壤中潛藏的種子和土壤微生物無不良影響。
注意事項
1.草甘膦為滅生性除草劑,施藥時切忌污染作物,以免造成藥害。
2.對多年生惡性雜草,如白茅、香附子等,在第一次用藥后1個月再施1次藥,才能達到理想防治效果。
3.在藥液中加適量柴油或洗衣粉,可提高藥效。
4.在晴天,高溫時用藥效果好,噴藥后4-6小時內遇雨應補噴。
5.草甘膦具有酸性,貯存與使用時應盡量用塑料容器。
6.噴藥器具要反復清洗干凈。